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孟健 庄楷淇
现代人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“睡不着”“睡不好”已成为普遍困扰。潮新闻·钱报健康小站、杭州市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孟健表示,中医将失眠称为“不寐病”,认为其与脏腑失调、气血失和相关。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,则阴气虚,故目不瞑。”如果心里总是想太多或者心脏气血不足,就会让人心神不宁;如果情绪不好、压力大会堵住肝气,时间久了就会心里烦躁,会影响睡眠;如果吃得太饱、太油腻,或者饮食不规律,会让胃不舒服,也会影响睡眠;如果肾的“水”不够,心火就会太旺,导致心肾不平衡,晚上容易睡不踏实。
如何让“夜不能寐”变成“夜夜好眠?
“穴位按摩作为一种安全、便捷的非药物疗法,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。”孟健介绍,有失眠困扰的朋友不妨试试这套“助眠穴位按摩法”,以下穴位每日睡前按摩10-15分钟,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:
神门穴——宁心安神“助眠开关”
展开剩余74%神门穴
定位:腕横纹尺侧端,小指延伸线与手腕交界凹陷处。
手法:拇指指腹垂直按压,顺时针揉按3分钟,以酸胀感为宜。
作用:调节心经气血,缓解心烦、多梦。
三阴交——调和肝脾肾的“万能穴”
三阴交
定位:内踝尖上3寸(四横指),胫骨后缘。
手法:拇指用力向上推按,配合点揉,两侧各2分钟。
作用:滋阴养血,尤其适合女性更年期失眠。
安眠穴——专病专穴的“特效穴”
安眠穴
定位:耳垂后凹陷(翳风穴)与后发际线中点(风池穴)连线的中点。
手法:双手食指同时点压,力度由轻至重,持续1分钟。
作用:现代临床验证可快速改善入睡困难。
百会穴——升阳举陷的“头号要穴”
百会穴
定位:两耳尖直上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。
手法:掌心轻拍百会穴30次,后以指腹顺时针画圈按摩。
作用:升清降浊,缓解头晕头痛伴发的失眠。
太冲穴——疏肝解郁的“出气筒”
太冲穴
定位:足背第1、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。
手法:拇指从太冲向足尖方向推搓,左右各50次。
作用:平肝潜阳,适合压力大、易怒人群。
辨证加减:不同体质搭配穴位
心脾两虚型(多梦易醒、乏力):加按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补益气血。
心肾不交型(心烦耳鸣、腰膝酸软):加按涌泉穴(足底前1/3凹陷处)引火归元。
胃气不和型(脘腹胀满):加按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)和胃降逆。
孟健提醒,睡前1小时按摩是穴位按摩最佳时机,配合温水泡脚(加艾叶或花椒)效果加倍。按摩后饮用酸枣仁百合茶(酸枣仁10g+百合5g煮水),可宁神助眠。穴位按摩如同“随身携带的安眠药”,通过激发人体自愈力改善睡眠。其虽好,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,皮肤破损、凝血障碍、孕妇(尤其避开合谷、三阴交等穴)等人群需谨慎。需注意的是,短期失眠(<3个月)可自主调理,长期失眠需配合中医辨证治疗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发布于:浙江省